在得知TIM有注意力缺乏的問題後,對於他要上小學總是憂心忡忡,怕他無法適應小學生活,更怕在小學沒辦法follow老師的指令,所以在開學前一天,老師打電話來提醒開學要帶的物品時,就跟老師提到TIM的問題,並要求老師讓他坐到第一排,方便老師隨時提醒他。
老師說剛開學會先照號碼坐,之後會視情況調整。幾天之後發現老師將TIM安排在第二排,老師講課時通常會站在一二排之間,發現他恍神時,可以隨時提醒他,第一排是留給更瘦小需要直接幫忙的學生,還說他目前上課時還算乖,只是不會整理桌子,抽屜也亂堆東西。
老師建議準備兩個不同顏色的文件夾,一個裝帶回去的作業,一個裝寫好要帶去學校的作業。果然是有經驗的老師,提供這麼好的建議,TIM一直以來對於自己的東西都是丟三忘四,如果能提供他簡單的收納方法,應該能減少忘東忘西的機會。
另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,TIM沒辦法抄回黑板上的連絡簿項目,雖然老師給了很多時間,但TIM早上一到學校坐上位置就開始恍神,拿出連絡簿後,總是東看看西看看,沒辦法專心抄連絡簿,以至於到安親班弄不清楚今天的功課。甚至連要寫的功課都放在抽屜,沒帶回來。這部分的解決方法是在家多練習抄連絡簿,並計時,限定時間,看能不能提升抄連絡簿的時間。另外還要教他連絡簿上的功課項目,因為即使抄回來,也還搞不清楚數習,國習各自代表的意思。
在上課中TIM也只關注在有興趣的主題,當老師上課時一題一題的往下教,TIM很容易在某個有興趣的主題上停留並做自己想做的事,忽略了老師後續的課程與指令,造成當他回神之後,搞不清楚老師在說什麼。這部分還沒有想到訓練方法,找時間再跟老師討論看看。
在家除了訓練上學需要的技能外,花最多時間的是閱讀與珠心算,注意力缺乏的小孩對於需要專注動腦的活動,都很抗拒,但閱讀能力是一切課業的根本,只能每天一點一滴的累積。珠心算則是希望提升他的運算能力,當成未來運算數學時的工具,即使學習進度很緩慢。徐老師營造了很好的珠心算學習環境,提供許多小朋友下課休息的玩具,更在表現好時提供小獎品,讓TIM每次提到要去上珠心算課程都興趣高昂,這也是他能持續學習的主要原因。
雖然上課才兩個禮拜的時間,但我們很幸運的遇到和平國小非常有經驗的林老師,非常有耐心的安親班Tr. Coco與永春東路的珠心算徐老師,他們不斷的在TIM的學習路上提供建議,也用不同角度看到了TIM的特質與潛力。
注意力缺乏症之教養
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
注意力缺乏症-尋求專業醫療
在了解到TIM可能是注意力缺乏症的兒童後,開始找一些專業的醫生,希望能透過科學化的檢測與評估,實際了解腦部的哪個部分出了問題,方便後續的追蹤。
在8月份掛了中國醫藥學院的郭煌宗主任的門診,如網路上所說的,立刻就開了腦波與發展評估的檢驗單,腦波排在一個月後,但是發展評估卻要3到4個月以後。
腦波檢測的用意是檢測腦部是否有不正常的放電,造成腦部功能的缺損。9月11日下午檢測完,剛好掛上郭主任的門診,郭主任看了看報告,認為TIM的腦波並沒有不正常的放電,應該是TIM本身的氣質上就比較好動,比較容易受他人影響。還說TIM的黑眼圈很嚴重,應該是鼻子過敏引起的,鼻子過敏也可能造成腦部缺氧,也容易有不專心的現象,所以開了一些藥回去試試看,說不定能改善一些。
之前在得知中國的發展評估需要等到12月底時,就已經先帶TIM去感覺統合的訓練所做一些評估,評估出來的結果如下:
*前庭不敏感: 轉盤上轉20秒後,5秒就恢復了,一般人約8到12秒。這個現象的喜歡自己轉圈圈,還喜歡從高處跳下,喜歡做危險動作。(哇塞,這超準的)
*頸部張力不對稱反射
*短期記憶有問題: 沒辦法記住3個以上音符。
*空間概念太差: 沒辦法拼多面的積木。
*連像力太差: 沒辦法連想紅色水果與圓形物體。
感覺統合的訓練師認為TIM的狀況屬於輕微,大約訓練一年的時間可以趕上正常的程度,分成16堂與32堂的課程,價格差了一百塊。後來沒去上的原因是,透過感覺統合來治療專注力缺乏的問題,在文獻上並沒有療效上的數據發表。
藉著這次門診,趁機問了郭主任,上感覺統合的課程是否專注力有幫助??
郭主任回答,感覺統合的檢測,百分七十的人都有問題,連他都無法過關,應該用處不大。
那如果是運動治療呢??這幾年文獻上陸續有一些實驗數據發表。
郭主任的回答是,運動治療的頻率與強度都要夠,才能有療效。
或許可以自己開始規劃運動的課程在家練習,試試看能否有些幫助。
在8月份掛了中國醫藥學院的郭煌宗主任的門診,如網路上所說的,立刻就開了腦波與發展評估的檢驗單,腦波排在一個月後,但是發展評估卻要3到4個月以後。
腦波檢測的用意是檢測腦部是否有不正常的放電,造成腦部功能的缺損。9月11日下午檢測完,剛好掛上郭主任的門診,郭主任看了看報告,認為TIM的腦波並沒有不正常的放電,應該是TIM本身的氣質上就比較好動,比較容易受他人影響。還說TIM的黑眼圈很嚴重,應該是鼻子過敏引起的,鼻子過敏也可能造成腦部缺氧,也容易有不專心的現象,所以開了一些藥回去試試看,說不定能改善一些。
之前在得知中國的發展評估需要等到12月底時,就已經先帶TIM去感覺統合的訓練所做一些評估,評估出來的結果如下:
*前庭不敏感: 轉盤上轉20秒後,5秒就恢復了,一般人約8到12秒。這個現象的喜歡自己轉圈圈,還喜歡從高處跳下,喜歡做危險動作。(哇塞,這超準的)
*頸部張力不對稱反射
*短期記憶有問題: 沒辦法記住3個以上音符。
*空間概念太差: 沒辦法拼多面的積木。
*連像力太差: 沒辦法連想紅色水果與圓形物體。
感覺統合的訓練師認為TIM的狀況屬於輕微,大約訓練一年的時間可以趕上正常的程度,分成16堂與32堂的課程,價格差了一百塊。後來沒去上的原因是,透過感覺統合來治療專注力缺乏的問題,在文獻上並沒有療效上的數據發表。
藉著這次門診,趁機問了郭主任,上感覺統合的課程是否專注力有幫助??
郭主任回答,感覺統合的檢測,百分七十的人都有問題,連他都無法過關,應該用處不大。
那如果是運動治療呢??這幾年文獻上陸續有一些實驗數據發表。
郭主任的回答是,運動治療的頻率與強度都要夠,才能有療效。
或許可以自己開始規劃運動的課程在家練習,試試看能否有些幫助。
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
課程-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兒童的運動治療策略
多本的ADD相關書籍都有提到-運動可以改善症狀,其中分心也有好成績書中提到,由杜耳醫師所發明的新方法-運用小腦刺激來協助ADD,閱讀障礙和動作協調障礙的患者。每次做十分鐘,每天兩次,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裡,大部分都有長足的進步。這些運動包含平衡台上的平衡練習,連續接拋三個沙包,轉動眼球,單腳站立以及許多其他強調平衡,交換動作的練習。
如果真可以透過相關的運動改善ADD的症狀,會比其他方式容易許多,在上網找台灣相關的運動醫療時,發現天主教耕莘醫院剛好開了針對專業人員的培訓課程-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兒童的運動治療策略,也開發一般民眾參加。
這是國內少數使用運動來治療ADD的課程,因為對醫生來說用藥物來治療似乎容易許多。可惜的是課程結束時,有位老師詢問到是已經有醫療單位採用時,結果是還沒有開始推行。書中對於小腦刺激的療效,雖然有相關文獻支持,但還未被醫界證實,還是屬於特殊療法的一種。
要被醫界證實,還需要經歷一段時間,目前大部分證實ADD的治療效果的相關文獻,還是採用主觀的問卷驗證,雖然可以使用腦波測試或核磁共振來驗證療效,但相關經費應該很高。再說驗證運動具有療效的商機不大,很難吸引到相關醫藥廠商的資金。
我相信運動療法對ADD的家長來說,非常具有吸引力,如果能夠不用藥,就能改善腦中的結構與神經連結,達到完全的治癒療效,只能說~再怎麼辛苦,我們都願意嘗試。
內容如下:
1. 運動有助於腦力提升的相關研究結論
a. 需注視快速移動物體的活動,如桌球,羽球可能對視覺注意力與搜尋能力有正面提升的效果。
b. 有氧耐力運動誘發分泌
正腎上腺素(注意力),多巴胺(動作控制),血清素(情緒)與腦源滋養因子(神經元功能)。
c. 訓練可以改善大腦結構
d. 需要中強度運動,才會誘發腦部認知功能運作。
e. 運動訓練對於ADHD兒童的判斷能力與動作穩定度有增強作用。
f. 立即性運動可以改善ADHD的注意力缺失情況。
2. 知覺動作能力的分類:
a. 多重動作連接能力: 單腳站立+丟球,多重任務測試。
b. 動作精準控制能力: 丟球,寫字。
c. 空間判定能力: 依據視覺,聽覺,本體感覺的空間判定。
d. 平衡控制能力: 靜態與動態平衡。
e. 節奏動作能力: 拍手,打鼓。
f. 動作反應能力: 依據視覺,聽覺,觸覺的動作反應。
3. 運動訓練強度原則:
* 不足的訓練強度沒有訓練效果
* 較弱的訓練強度僅維持原本功能
* 適當的訓練強度可以促進功能
* 過高的訓亂強度產生過度負荷
4. ADHD兒童運動處方設計:
* 熱身: 3-8分鐘,關節伸展
* 有氧耐力訓練: 漸歇性訓練,強度8成與5成比例為1:1或2:1,漸歇性訓練誘發生理代謝的時間較短,約10分鐘,所以建議使用間歇性訓練。每次約15到25分鐘。
* 知覺動作訓練: 選擇複雜性高,需要多點注意力的動作。例如: 呼拉圈綁線,在不碰到線的情況下鑽過去,兩人合作貼球,拿兩個板子向後輪流,單腳站立互相拋接球,踩平衡板丟接球,手腳拍氣球,拿棒子推球,靜態與動態平衡。每次訓練約35到55分鐘。
* 收操。
* 3到4周小檢核一次,四個月大檢核一次。
講師資料:
主講人: 詹元碩 博士
FB: 運動改善過動
如果真可以透過相關的運動改善ADD的症狀,會比其他方式容易許多,在上網找台灣相關的運動醫療時,發現天主教耕莘醫院剛好開了針對專業人員的培訓課程-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兒童的運動治療策略,也開發一般民眾參加。
這是國內少數使用運動來治療ADD的課程,因為對醫生來說用藥物來治療似乎容易許多。可惜的是課程結束時,有位老師詢問到是已經有醫療單位採用時,結果是還沒有開始推行。書中對於小腦刺激的療效,雖然有相關文獻支持,但還未被醫界證實,還是屬於特殊療法的一種。
要被醫界證實,還需要經歷一段時間,目前大部分證實ADD的治療效果的相關文獻,還是採用主觀的問卷驗證,雖然可以使用腦波測試或核磁共振來驗證療效,但相關經費應該很高。再說驗證運動具有療效的商機不大,很難吸引到相關醫藥廠商的資金。
我相信運動療法對ADD的家長來說,非常具有吸引力,如果能夠不用藥,就能改善腦中的結構與神經連結,達到完全的治癒療效,只能說~再怎麼辛苦,我們都願意嘗試。
內容如下:
1. 運動有助於腦力提升的相關研究結論
a. 需注視快速移動物體的活動,如桌球,羽球可能對視覺注意力與搜尋能力有正面提升的效果。
b. 有氧耐力運動誘發分泌
正腎上腺素(注意力),多巴胺(動作控制),血清素(情緒)與腦源滋養因子(神經元功能)。
c. 訓練可以改善大腦結構
d. 需要中強度運動,才會誘發腦部認知功能運作。
e. 運動訓練對於ADHD兒童的判斷能力與動作穩定度有增強作用。
f. 立即性運動可以改善ADHD的注意力缺失情況。
2. 知覺動作能力的分類:
a. 多重動作連接能力: 單腳站立+丟球,多重任務測試。
b. 動作精準控制能力: 丟球,寫字。
c. 空間判定能力: 依據視覺,聽覺,本體感覺的空間判定。
d. 平衡控制能力: 靜態與動態平衡。
e. 節奏動作能力: 拍手,打鼓。
f. 動作反應能力: 依據視覺,聽覺,觸覺的動作反應。
3. 運動訓練強度原則:
* 不足的訓練強度沒有訓練效果
* 較弱的訓練強度僅維持原本功能
* 適當的訓練強度可以促進功能
* 過高的訓亂強度產生過度負荷
4. ADHD兒童運動處方設計:
* 熱身: 3-8分鐘,關節伸展
* 有氧耐力訓練: 漸歇性訓練,強度8成與5成比例為1:1或2:1,漸歇性訓練誘發生理代謝的時間較短,約10分鐘,所以建議使用間歇性訓練。每次約15到25分鐘。
* 知覺動作訓練: 選擇複雜性高,需要多點注意力的動作。例如: 呼拉圈綁線,在不碰到線的情況下鑽過去,兩人合作貼球,拿兩個板子向後輪流,單腳站立互相拋接球,踩平衡板丟接球,手腳拍氣球,拿棒子推球,靜態與動態平衡。每次訓練約35到55分鐘。
* 收操。
* 3到4周小檢核一次,四個月大檢核一次。
講師資料:
主講人: 詹元碩 博士
FB: 運動改善過動
2012年9月1日 星期六
注意力缺失症相關書籍研究
在發現Tim很可能有注意力缺失症之後,買了幾本書回家研究,並做了簡單的結論。
* ADD可以從腦波與電腦斷層掃描出異常,不同區域的異常會出現不同的症狀。
* 注意力缺失症-ADD分成六種類型:
1. 典型ADD
2. 渙散型ADD
3. 過度集中型ADD
4. 額葉型ADD
5. 邊緣系統型ADD
6. 火環形ADD
* ADD治療步驟:
1. 診斷: 找醫療院所做進一步的診斷,找出異常原因與症狀,需要注意正確性與完整性,而且應該包含潛能與才華,才能針對不同的原因做適當的處置。書中明確列出不同腦部區塊異常,可能對應出不同的症狀功能,須要先確認是否為腦部區塊的異常。
2. 教育:在獲得相關診斷後,嘗試跟家長,學校老師,朋友與家族人員解釋,並討論出合理的教養與學習方式。
3. 改變生活型態:
a. 充足的睡眠
b. 飲食採用高蛋白,低碳水化合物,可以改善情緒與認知能力。亞米茄三型脂肪酸可以有效提供ADD的治療,每天吞一顆魚油,應該有用。
c. 高度有氧的運動: 運動可以提升大腦血流,分泌有助於鎮定前扣帶迴路的血清素,書中建議每周運動五次,每次30-45分鐘,運動強度需要到快走的程度。
4. 藥物: 不同類型的ADD,如有需要應使用藥物改善學校,工作,家庭的整體表現。
參考書目:
1. 分心也有好成績-克服注意力缺陷,追求成功人生 (推薦,寫得很好)
2. 注意!你可能患了注意力缺失症!全新策略療癒六型ADD (想深入了解ADD的可以看這本)
3. 分心不是我的錯-正確診療注意力缺失症,重建有計畫的生活方式 (以實際例子為主,不推薦)
* ADD可以從腦波與電腦斷層掃描出異常,不同區域的異常會出現不同的症狀。
* 注意力缺失症-ADD分成六種類型:
1. 典型ADD
2. 渙散型ADD
3. 過度集中型ADD
4. 額葉型ADD
5. 邊緣系統型ADD
6. 火環形ADD
* ADD治療步驟:
1. 診斷: 找醫療院所做進一步的診斷,找出異常原因與症狀,需要注意正確性與完整性,而且應該包含潛能與才華,才能針對不同的原因做適當的處置。書中明確列出不同腦部區塊異常,可能對應出不同的症狀功能,須要先確認是否為腦部區塊的異常。
2. 教育:在獲得相關診斷後,嘗試跟家長,學校老師,朋友與家族人員解釋,並討論出合理的教養與學習方式。
3. 改變生活型態:
a. 充足的睡眠
b. 飲食採用高蛋白,低碳水化合物,可以改善情緒與認知能力。亞米茄三型脂肪酸可以有效提供ADD的治療,每天吞一顆魚油,應該有用。
c. 高度有氧的運動: 運動可以提升大腦血流,分泌有助於鎮定前扣帶迴路的血清素,書中建議每周運動五次,每次30-45分鐘,運動強度需要到快走的程度。
4. 藥物: 不同類型的ADD,如有需要應使用藥物改善學校,工作,家庭的整體表現。
參考書目:
1. 分心也有好成績-克服注意力缺陷,追求成功人生 (推薦,寫得很好)
2. 注意!你可能患了注意力缺失症!全新策略療癒六型ADD (想深入了解ADD的可以看這本)
3. 分心不是我的錯-正確診療注意力缺失症,重建有計畫的生活方式 (以實際例子為主,不推薦)
發現Tim可能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問題
七月份幼稚園要畢業的前幾天,Tim剛好發燒請假,忽然想到他雖然今天要上小一了,但是在敘述事情時的表達上還是不太順暢,常常會這個⋯這個⋯重覆很多次,於是利用下午的時間去看中山醫院的小兒神經科。針對語言的部分,蔡政道醫生建議我們去中興醫院做語言治療,建議隔天星期二下午去掛楊醫生的診。
一直覺得Tim的發展比同年齡慢,怕他上小學後會跟不上,希望可以晚一年讀,但醫生說目前要達到晚讀的標準很難,可以在上學之後,如果跟不上進度,可以開醫師証明去上資源班加強。天啊,聽到資源班,心底忽然變得非常沉重。
中興醫院的復健科楊醫師從Tim的簡單對話中,判斷出Tim在詞彙提取部分比較困難,於是開出了語言評估與治療的診斷單,也安排時間和語言治療的詹老師進行評估。
第一堂的語言評估安排在8月份,課程結束後,詹老師說Tim的詞彙量不夠,以至於在提取時發生困難。有些簡單的詞彙,中文不知道該怎麼說,會用英文說出來。但是比較大的應該是注意力的問題,詹老師發現Tim很容易分心,即使在1對1的情況下,還是容易動來動去,注意力無法集中,她覺得這個問題比較大,因為在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,Tim比較能回答問題,分心時,連問題都無法聽清楚。
由於8月份剛好將Tim換到歐森的安親班,跟安親班老師Tr. Yovune討論了Tim上課時的注意力的問題,Tr.說Tim的確在課堂上無法聽懂老師的指令,上課中容易動來動去或玩自己的東西,通常都需要老師額外提醒他,才能完成老師的要求。
這部分的狀況果然跟詹老師說的相同,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很大,之前在幼稚園或安親班有老師可以隨時提醒,但9月份上小學後,公立小學只有一位老師要帶二十幾個小朋友,情況可能就更糟糕了。
上網找了一些注意力缺失症的症狀,發現一般注意力缺失還可能有過動的情形,Tim從家中的行為來評估,注意力不足的症狀幾乎每項都有。
注意力不足症病徵:
•經常忽略細節,因粗心而犯錯
•工作或遊戲時,經常無法保持專注
•與人直接對話時,經常看似不專心
•經常不能從頭到尾遵循指示;無法完成工作
•經常無法組織任務及活動
•經常逃避需要持久智力的活動
•經常遺失需要使用的物件
•經常分心
•在日常活動中經常健忘
過度活躍 - 衝動病徵:
過度活躍
•經常坐立不安或扭動身體
•經常離開坐位
•經常在不適當時奔跑或攀爬
•經常無法從事安靜的休閒活動
•經常處於「準備出擊」狀態,好像背後有摩打驅動
•經常滔滔不絕的說話
衝動
•經常在問題問完之前就急不及待說出答案
•經常不願意輪候
•經常打斷或打擾他人
資料來源: http://www.blackmores.com.hk/cms/HealthLibrary/Detail.jsp?cid=78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