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本的ADD相關書籍都有提到-運動可以改善症狀,其中分心也有好成績書中提到,由杜耳醫師所發明的新方法-運用小腦刺激來協助ADD,閱讀障礙和動作協調障礙的患者。每次做十分鐘,每天兩次,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裡,大部分都有長足的進步。這些運動包含平衡台上的平衡練習,連續接拋三個沙包,轉動眼球,單腳站立以及許多其他強調平衡,交換動作的練習。
如果真可以透過相關的運動改善ADD的症狀,會比其他方式容易許多,在上網找台灣相關的運動醫療時,發現天主教耕莘醫院剛好開了針對專業人員的培訓課程-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兒童的運動治療策略,也開發一般民眾參加。
這是國內少數使用運動來治療ADD的課程,因為對醫生來說用藥物來治療似乎容易許多。可惜的是課程結束時,有位老師詢問到是已經有醫療單位採用時,結果是還沒有開始推行。書中對於小腦刺激的療效,雖然有相關文獻支持,但還未被醫界證實,還是屬於特殊療法的一種。
要被醫界證實,還需要經歷一段時間,目前大部分證實ADD的治療效果的相關文獻,還是採用主觀的問卷驗證,雖然可以使用腦波測試或核磁共振來驗證療效,但相關經費應該很高。再說驗證運動具有療效的商機不大,很難吸引到相關醫藥廠商的資金。
我相信運動療法對ADD的家長來說,非常具有吸引力,如果能夠不用藥,就能改善腦中的結構與神經連結,達到完全的治癒療效,只能說~再怎麼辛苦,我們都願意嘗試。
內容如下:
1. 運動有助於腦力提升的相關研究結論
a. 需注視快速移動物體的活動,如桌球,羽球可能對視覺注意力與搜尋能力有正面提升的效果。
b. 有氧耐力運動誘發分泌
正腎上腺素(注意力),多巴胺(動作控制),血清素(情緒)與腦源滋養因子(神經元功能)。
c. 訓練可以改善大腦結構
d. 需要中強度運動,才會誘發腦部認知功能運作。
e. 運動訓練對於ADHD兒童的判斷能力與動作穩定度有增強作用。
f. 立即性運動可以改善ADHD的注意力缺失情況。
2. 知覺動作能力的分類:
a. 多重動作連接能力: 單腳站立+丟球,多重任務測試。
b. 動作精準控制能力: 丟球,寫字。
c. 空間判定能力: 依據視覺,聽覺,本體感覺的空間判定。
d. 平衡控制能力: 靜態與動態平衡。
e. 節奏動作能力: 拍手,打鼓。
f. 動作反應能力: 依據視覺,聽覺,觸覺的動作反應。
3. 運動訓練強度原則:
* 不足的訓練強度沒有訓練效果
* 較弱的訓練強度僅維持原本功能
* 適當的訓練強度可以促進功能
* 過高的訓亂強度產生過度負荷
4. ADHD兒童運動處方設計:
* 熱身: 3-8分鐘,關節伸展
* 有氧耐力訓練: 漸歇性訓練,強度8成與5成比例為1:1或2:1,漸歇性訓練誘發生理代謝的時間較短,約10分鐘,所以建議使用間歇性訓練。每次約15到25分鐘。
* 知覺動作訓練: 選擇複雜性高,需要多點注意力的動作。例如: 呼拉圈綁線,在不碰到線的情況下鑽過去,兩人合作貼球,拿兩個板子向後輪流,單腳站立互相拋接球,踩平衡板丟接球,手腳拍氣球,拿棒子推球,靜態與動態平衡。每次訓練約35到55分鐘。
* 收操。
* 3到4周小檢核一次,四個月大檢核一次。
講師資料:
主講人: 詹元碩 博士
FB: 運動改善過動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